新闻网讯(通讯员王颂)由湖北省科协联合省委宣传部、军民融合办、科技厅、中科院武汉分院评选的湖北省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近日揭晓,全省总共11人入选。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王行环、李艳、余追、姜清辉4人入选,入选人数居全省首位,其中王行环作为湖北省唯一代表入选同年度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四位获奖者简介:
王行环:心中有良知行为有担当
王行环是中南医院院长,也是武汉雷神山医院院长。他创新性地提出“边建设、边培训、边治病、边研究”策略,用统一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标准救治更多患者。雷神山医院克服了条件艰苦、设施不够完备、制度不够周全、团队来不及磨合等困难,在极短时间内凝聚了来自286家医院3202名医护人员、1000余名后勤保障志愿者,与13000名建设者一起迅速建成拥有32个病区、1500张床位的“重症救治堡垒”,书写了中国奇迹。2011名患者整体病死率2.3%,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病死率4.3%,这是雷神山医院管理、后勤、感控、医护各个层面共同努力的结果。除了高救治成功率,整个医院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环境零污染。
王行环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共同主持制定了全球第一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方法学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并提交至行政管理部门决策参考。英文版阅读量超过31万次,现仍被广泛转载。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共同主编《实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手册》,首印10万册全部用在了抗疫一线。他还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共同完成了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Ⅱ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7月20日发表于《柳叶刀》。据国际Digital Science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1日,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中南医院新冠肺炎防治相关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居全球医院第二名。
在王行环的带领下,中南医院取得多项抗疫科技成果:全球最早发现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的三家团队之一、首次利用 ECMO 成功救治新冠重症患者、第一家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医院、第一篇N95口罩可预防新冠肺炎传播的论文。此外,王行环还组织并支持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等开展多项临床试验,探讨重症患者的救治经验。他高度关注医护人员的感染问题,正组织进行研究,以期为未来公共卫生事件规避医务人员感染提供参考。
王行环创建了微创等离子前列腺切除手术体系,在泌尿外科微创医学领域作出开拓性工作,还绘制了中国人群膀胱癌图谱,为肿瘤精准诊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艳:转战鄂吉京三地抗疫的“猎毒女王”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李艳带领的课题组率先开展核酸检测,检验量居全国医院之首。她创新运用了新冠病毒灭活预处理、纳米孔靶向测序、IgG/IgM抗体检测评估等技术方法,大幅度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率,攻克假阴性难关,降低了医护感染的风险。特别是纳米孔靶向测序方法,结合了病毒靶向扩增和纳米孔测序长读长、实时数据输出的优势,首次实现测序后4小时内高敏感性、高准确性同时检测SARS-CoV-2和其他10大类、40种呼吸道病毒,还可实现对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变异情况的检测,监控病毒的突变以及对病毒进行分型。相关成果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采纳并广泛应用推广,在Small、《中华检验医学》等知名期刊上成功发表文章。
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李艳又先后奔赴吉林、北京驰援。她充分运用抗疫经验,着眼突发地检测“提速增量”的目标,短期内提升了当地检测能力,实现“应检尽检”和“随来随检”,并为今后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储备了足够的检测能力。奋战一个多月,检测了数以万计的病例,两地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李艳也被誉为转战三地的“猎毒女王”。
李艳长期从事检验医学的临床研究、技术攻关、学科平台建设、基层帮扶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余追:“打满”抗疫全场的医生
从2019年12月底至今,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二科主任余追不仅坚守在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的抗疫前线,还同时参与金银潭医院专家值班、本院会诊值班、武昌区会诊值班以及本院日常重症医学科值班。2020年4月23日,余追带领金银潭突击队的医护,转战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重症缓冲病区坚守至今,是坚持“打满”抗疫全场的医生,并且还在继续。
早在2019年12月末,当余追会诊一例呼吸内科肺部感染的男性患者及其妻子时,他和呼吸科专家张旃取得一致意见,敏感地考虑该夫妻为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第一时间向领导做出汇报。后至金银潭医院南六楼ICU工作的第一天,当他在对全科收治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逐个查房后,首次提出顽固性低氧血症是新冠肺炎致死的中心环节,并提出早期气管插管,避免多器官功能障碍是危重型新冠肺炎救治成功的关键。此措施后在全省推广,并被写进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预防指南。
余追牺牲休息时间,结合一线的临床经验,撰写了中国第一份重型和危重型新冠肺炎救治的专家共识。同时他总结和凝练临床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救治方案。此方案对指导全省危重型新冠肺炎的救治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参与20余次国内新冠肺炎救治的线上经验交流会,他还先后同美国、意大利、埃及、爱尔兰、卢森堡等国家连线,介绍抗疫经验。
姜清辉:乐山知水 深入一线做科研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姜清辉教授创新提出了施工——蓄水——运行全过程的边坡性能演化评价方法,构建了边坡稳定分析、监测反馈与安全预警软件平台。他研发了深埋抗剪结构加固治理技术,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标准《非煤露天矿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和《水工设计手册》,并在我国西南大型水电工程高边坡稳定分析与加固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提升水电工程高边坡分析与设计水平做出了贡献。
早在博士研究生阶段,姜清辉就在三峡工地搞边坡变形监测,扛水泥、埋测管、睡地板是家常便饭,被课题组戏称为“最喜欢上工地的博士”。三峡工程之后,国内水电开发全面转向西南高山峡谷地区。锦屏一级拱坝是世界第一高拱坝,其左岸高边坡工程难度堪称世界之最。姜清辉带领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边坡项目组自2005年1月进入工地踏勘开始,开展了长达10余载、贯穿设计、施工和运行全过程的边坡稳定性跟踪分析、动态反馈与预警预报研究。
在锦屏工地进行开挖坡面楔形块体稳定分析时,姜清辉课题组的一个独立发现就是经典教科书《Rock Slope Engineering》中的Hoek-Bray楔体法隐含了一个数学错误,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导致边坡破坏模式的判断不合理和安全系数计算失真。姜清辉基于块体运动学条件进行严格的数学力学推导,提出了理论完备的严格楔体法,从而修正了已经在国内外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教科书经典方法,获得了中国学者向传统方法挑战的独创性学术成果。
(编辑:陈丽霞、相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