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夏、Ivy Jiang、胡苏萍、范静怡)1月13日,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在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中,专题举办了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与芝加哥大学医学教育改革(WUMER)项目的线上访谈。芝加哥大学校长司马博(Robert Zimmer)、副校长胡安·德·巴勃罗(Juan de Pablo)、副校长利嘉仪(Ka Yee C. Lee)出席了活动。访谈由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主任、国际知名外科教授麦克·米勒(J. Michael Millis)主持。WUMER项目负责人、芝加哥大学感染与国际卫生科教授谢尔(Renslow Sherer),内科医生刘恩扬(Jon Lio),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胡苏萍,以及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中南医院国际办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范静怡共同分享了两校的合作历程与经验。
谢尔深情回顾了两校从2008年开始的12年来在医学教学改革方面的合作历程。2008年5月,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第一批教授访问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10月,两校签订了第一个五年合作协议。2009年2月,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选派了第一批19名教师骨干和教学管理人员访问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全面学习芝加哥大学在医学教育改革方面的经验;9月,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开设“临床医学五年制中美实验班”,开启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综合改革,并与2014年全面铺开。
胡苏萍重点介绍了CPPT(临床病理、病理生理和治疗学)课程。作为WUMER项目的核心课程,CPPT融合了临床医学、病理及病理生理的教学内容,授课老师分别由相应的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担任。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课程组全力组建教师队伍,选派骨干教师赴美培训,再以骨干教师为主力培养更多的本地教师。教师团队坚持集体备课,试讲上岗,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也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
范静怡结合自身感受,回顾了她从2008年在芝加哥大学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院任教师,到2010年回国就职于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中南医院,一路见证了WUMER项目的发展。细数了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成立后的十年间,WUMER项目举办的一系列医学教育领域学术会议,如外科学移植领域全国会议、家庭社区医学会议、伦理与职业道德会议、医学沟通技能会议等,这些工作推动了医学教育改革在全国的广泛开展,也扩大了两校的影响力。通过合作,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的教师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目前,合作已覆盖毕业后住院医师培训领域,未来还会向专科医师培训等方面纵深发展。范静怡引用芝加哥大学司马博校长2019年6月到访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时所说的话,“对于深处教学活动中的教职人员而言,改进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我们共同完成了这一壮举!”
刘恩阳介绍了两校正在开展的以胜任力为主的住院医规范化培训。自2014年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住院医标准化培训以来,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就不遗余力地将培训的主基调定在培养住院医胜任力上。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一些传统的培养手段和理念,从原来单一的教学数量要求,比如每位学员要完成多少案例的学习和技能的操作,延伸至系统性的质量把控,提出住院医全方位胜任力培养,这包括职业精神、患者服务、交流技能、团队协作、质量提升及学术能力这几方面。两校在住院医项目中进行了深入合作,尤其是在教师队伍的培养方面。目前已经有两届教师顺利完成了芝加哥大学的IMEP(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ors Program)教师培训项目。
访谈后,巴勃罗发信高度赞扬了两校合作,“WUMER项目充分展现了大学之间在教育与学术领域的扩地域深度合作,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典型例子,两校的伙伴关系很好的诠释了大学的使命,值得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