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东院区联合医疗队研讨病情。
赖鑫琳摄
□首席记者 刘志勇 特约记者 杜巍巍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疫”中,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投入全部力量,5000余名医护人员奋战在各个一线战场,先后收治各类新冠肺炎患者近5000人。派出团队支撑、参与多个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的运行和管理,派出高年资医护人员支援其他定点医院及基层医院,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用专业精神和艰辛付出,打响抗击疫情的“硬核”战役。
双分诊、双缓冲,坚持“双线作战”
3月10日下午,随着最后一批49名患者从洪山体育馆走出,由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托管的武汉市首个方舱医院——武昌方舱医院休舱。此前,该方舱医院已运行35天,累计收治患者1124人,其中出院833人、转院291人。
当日,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本部院区(首义院区)作为非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开始分步、有序恢复普通门诊,所有门诊科室实行网上分时段、全预约就诊。在此之前,首义院区承担着新冠肺炎患者和非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双线作战”的任务,在坚持开放非新冠肺炎患者诊疗服务、收治千余名患者、完成300多台急诊手术的同时,累计收治了10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
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院长王高华介绍,从1月11日起,该院在非新冠肺炎患者诊疗中,逐步摸索出了“双分诊、双缓冲”的工作模式。
“在医院门诊,患者一进门就要接受预检分诊处的分诊;发热患者一律由发热门诊接诊,其他患者进入急诊通道。”王高华说,在门诊预检分诊的同时,该院在急诊科实行再次分诊。“急诊是感染暴露的高风险科室,所有急诊患者一律接受CT检查和血液检查等,发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及时转往发热门诊。”预检分诊、急诊分诊,构成了“双分诊、双配置”。
此外,为了杜绝新冠肺炎悄无声息地溜进普通病房,针对需要住院的门急诊患者,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首义院区先后设置了有120张床位的缓冲病房及普通病房缓冲区,以“双缓冲、双保险”的办法防范院内交叉感染。
“每一位需要住院的患者,都要首先在缓冲病房单人单间收住3天。这3天,我们在对患者实施救治的同时,会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进一步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王高华说,各病区普通病房同样划分出了“清洁区”和“缓冲区”,用物理手段进行相对隔离;从缓冲病房新收入普通病房的患者,首先要进入“缓冲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再转入“清洁区”。
“在缓冲病房,我们累计筛查出了十几名新冠肺炎患者;在普通病房的缓冲区也筛查出了1名新冠肺炎患者。”王高华说,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首义院区的“双分诊、双缓冲”模式,很快被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写进了疫情期间常规诊疗的指导性文件,在湖北全省推广。
疫情大规模暴发后,武汉市将大量的医疗资源投入到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越来越多的普通患者诊疗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是时候让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发挥重要作用了。”王高华说,金沙6165总站线路检测人民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是被疫情“逼出来”的,“2月3日向省卫生健康委提出申请,第二天就批复同意了”。(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武大云医”成为湖北省首个获得线上诊疗资质的互联网医院,具备云诊间音视频接诊、线上开具处方、线下药物配送等功能。自开诊至3月21日,“武大云医”完成普通视频接诊1504人次、图文问诊11109人次、音频问诊3977人次,完成普通处方904个、重症患者处方130个。
携手3000多名医护,奋战26个重症病区
1月25日,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被确定为第三批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后,迅速启动了1000多名住院患者病房腾退和两栋医疗大楼的“三区两通道”改造,并按“200张收治轻症患者,200张收治危重症患者”的要求,进行病区调整和人员物资调度。
2月5日,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按国家卫生健康委指令,转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定点医院,设26个病区、800张危重症床位。医院闻令而动,从5日晚到6日12时,集中收治重症患者268人。
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先后集结了包括李兰娟院士团队在内的全国14省市21支医疗队近3000名医护人员;院内组建战时医务处、联合护理部,建立医疗队联席会制度,成立联合救治专家小组、降低病亡率专家小组,组建包括气管插管小分队、血净小分队、气切小分队、中医药小组等专业小组,运用人工肺(ECMO)、人工肝、血浆置换等各种适宜尖端技术,医务人员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施“一人一策”的精准救治。
东院区有1000多名医务人员投入战斗,与援鄂医疗队一起,共同承担起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26个病区中,武大人民医院本院医务人员撑起了其中的10个;在援鄂医疗队接管的其他16个病区中,每个病区也有4名武大人民医院本院的医护人员协助开展工作。
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提出,重症患者各项关键救治措施要关口前移。这一治疗策略,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肾病与移植透析中心成立了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7人小分队”,尽早阻断部分重症患者体内发生“炎症风暴”,累计完成床边血液净化治疗263人次;麻醉科夏中元、孟庆涛团队成立了“气管插管小分队”,累计插管50余例,实现危重症患者呼吸道插管应插尽插;耳鼻喉科朱霆、丁永军、邓智锋组成了“气切小分队”,先后为11名垂危患者切开气管,使他们全部转危为安,无并发症发生;呼吸内科吴小军、罗豫川、郑志水、王涛组成纤维支气管镜小组,负责对危重病人进行“洗肺”治疗。这些需要面对极高病毒载量的危险操作,为一名名濒危患者争取了更多生存的希望。
截至3月22日,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累计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517人,829人治愈出院,转出轻症253人;收治重症患者占比超过90%,重症转轻症的比例为35%。作为新冠肺炎孕产妇收治定点医院,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累计救治孕产妇32人,迎来了17个新生命,实现了“孕产妇零死亡、新生儿零感染”。
在各援鄂医疗队的通力合作下,东院区ICU、CCU的临床救治能力明显提升,危重症救治成功率达到83.3%,插管后救治成功率达到71.4%,总救治成功率达到91%,3月总病亡率下降至2.44%。
医教研协同,为疫情防控作贡献
在疫情防控中,武大人民医院还承担了大量支援、指导的工作任务。该院派遣两批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18名勇士接力支援,创造普通病房改造ICU“全国样板”并广泛推广,同时承担起金银潭医院最为繁重的危重症患者集中救治任务;派出200余人管理武昌方舱医院,“党建引领、医患联管”实现“病人零病亡、零回头,医护零感染”;托管武汉市第九医院,两天内完成415名重症患者收治;积极开展派遣专家下基层帮扶和远程诊疗,对疫情严重的医联体医院开展远程手术和教学查房等医疗救治和指导工作百余次。
医教研协同创新,为抗疫增添科技的力量,是武大人民医院的一大亮点。该院检验科在全省医院最早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检验量超3万人次;在全国较早开展IgG/IgM抗体检测和评估,攻克“假阴性”难关。检验科、心血管内科开展新冠病毒的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使病毒检测阳性率提升了43%。放射科开发新冠肺炎CT影像人工智能处理系统,检出病变平均只需1.33秒。
据介绍,该院重症医学科率先提出的早期气管插管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纠正顽固性低氧血症的抢救策略,被写进第六版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诊疗指南;精神卫生中心研发国内首套在线抗疫心理支持系统综合平台,组建16位国内知名精神医学专家核心团队、800位心理医师援助团队,制订的心理援助方案在武汉市的14家方舱医院、40多家定点医院及部分隔离点推广应用。
2019年12月下旬,武大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Ⅱ科陆续收治了多名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患者,科主任胡克教授敏锐地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在他的建议下,医院积极开辟隔离病房,指导医务人员做好防护及消毒隔离,扩大发热门诊,推行预检分诊……一系列应对疫情的关键举措被推行。作为湖北省医疗救治组副组长,胡克穿梭于市内各大医院开展会诊。2月初,胡克带领科室医护入驻东院区,始终奋战在救治一线。
3月10日,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火神山医院接见了10名医护人员代表,胡克是3名湖北省当地医护人员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