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通讯员陈刚)口腔医学院赵怡芳教授研究团队在细胞源性微囊泡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2016年12月22日发表在国际纳米研究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纳米》(ACS Nano),该期刊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13.334。
论文题目为Magnetic and Folate Functionalization Enables Rapid Isolation and Enhanced Tumor-Targeting of Cell-Derived Microvesicles(《基于磁/叶酸功能化的细胞源性微囊泡的快速分离及肿瘤靶向》)。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张伟医师和2014级博士研究生余自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赵怡芳教授和陈刚副教授同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细胞源性微囊泡是以出芽方式从细胞膜上脱落的携带母体细胞特征性生物信息分子的纳米级膜性囊泡结构,在许多生理病理学过程中充当细胞间信息传递载体。基于细胞源性微囊泡天然的运载属性和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细胞源性微囊泡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基因或药物递送平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将细胞源性微囊泡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然而,目前细胞源性微囊泡的获取仍主要依赖于差速离心,该方法过程繁琐、耗时,且受限于昂贵的高速离心设备。此外,未经修饰或改造的细胞源性微囊泡所具有的肿瘤靶向性较弱,难以在肿瘤部位选择性富集。
基于这一研究现状,赵怡芳教授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细胞源性微囊泡分离、富集和靶向修饰的策略和方法。该团队利用磷脂衍生物“自然嵌合”的策略获得膜生物素化和叶酸化的细胞源性微囊泡,再用亲和素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通过亲和作用实现对细胞源性微囊泡的磁性修饰。经过叶酸和磁性纳米颗粒修饰的细胞源性微囊泡,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迅速从大体积细胞培养上清中得到分离和纯化,该策略为细胞源性微囊泡的分离和纯化提供极大的便利。更重要的是,可通过进一步向磁/叶酸修饰的细胞源性微囊泡中高效载入阿霉素等肿瘤治疗药物,将其转化为一种具有磁、叶酸双重靶向的抗肿瘤药物递送载体,对于肿瘤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两年来,该团队近年来专注于研究细胞源性微囊泡的疾病相关性及转化应用,与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庞代文教授课题组的合作研究成果,已先后在国际顶级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2015年影响因子11.709)和《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15年影响因子13.038)上发表。此外,该研究团队还先后在《牙科研究杂志》(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上发表了两篇口腔癌患者循环微囊泡相关的系列研究论文,其中一篇被选为杂志封面。
原文链接: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nano.6b05630